2025/03/28(五)財經日報

📌失智海嘯來襲,你該預作準備
📅新聞來源:工商時報
📰新聞內容:台灣65歲以上人口快速增加,失智症患者數量持續攀升,預估2031年將突破50萬人。健保、照護與家庭經濟壓力隨之擴大。專家呼籲及早布局長照保險、失智照護資源與財務規劃,以面對高齡社會風險。
🧐佳洋評論:失智問題不僅是醫療議題,更是家庭經濟與社會保障的挑戰。政府現在在推長照2.0,其中很多使用的原因就是失智症,且失智通常會存活很久,對照顧的人來說負擔非常大,所以規劃長照保險非常重要。

📌購屋信心 近55個月最悲觀
📅新聞來源:工商時報
📰新聞內容:房市調查顯示,3月購屋信心指數創55個月新低,主因包括房價高漲、利率偏高與政策打炒房等影響。即便交易量維持,買方普遍抱持觀望態度,市場信心持續低迷。
🧐佳洋評論:在稅改與高房價雙重壓力下,買方信心明顯下滑,可能進一步壓抑市場動能。不過保險匠前陣子和房仲朋友聊天,其實很多低頭期的預售屋建案,一推出還是很快clean,所以建案的位置還是關鍵因素。

📌運用累積級別基金 創造穩定現金流
📅新聞來源:經濟日報
📰新聞內容:基金教母蕭碧燕表示,打造退休金不能僅依賴配息基金,還需搭配可累積資本利得的投資,才能有效擴大資產規模。建議分三個階段,第一是從出生到青年階段,採定期定額投資,並透過「基金養基金」策略,將獲利資金再投入市場,擴大資產池;第二是壯年階段,開始配置入息型基金,但仍須保留部分資產進行資本利得投資,以確保資金成長。到了老年階段,依靠入息型基金提供生活費,未使用的資本可持續投資,必要時贖回資本利得資產。
🧐佳洋評論:台灣人偏好高股息型的基金,認為早點落袋為安比較安心,但在前期累積資產時,領了配息建議要再投資,因為本金不多領了配息也沒有意義,建議可以選擇市值型或累積型的標的。